【#新聞捕獲】了解美豬議題,不只要看新聞標題 😂
先不深論2012年開放美牛決策過程的缺失,例如 : 只經過2次閉門專家會議、與1次公開但無結論的專家會議之後,政府便驟然宣布依照「專家會議結論」開放美牛。且當時的風險評估的過程中,疑有美方專家協助風險評估,違反利益迴避的情形等等…。
縱使,在瘦肉精管制標準這個議題上,目前的政府為了在2012年開放美國牛肉進口,接受了國際食品法典Codex的萊克多巴胺安全攝取量標準,1.0μg/kg/天。並根據這個標準,在考量國人飲食習慣的情況下,計算出進口牛肉的最高殘留量10 ppb。 但是,依照WTO下的SPS協定 (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 ) 在符合「科學證據原則」與「必要性原則」下,台灣依然可以做額外的進口限制,來保護人民健康。
因此,只要經過風險評估,考量我國特殊的膳食習慣等,並進一步提出針對我國國人所做的新風險科學證據,則台灣就能採取比之前接受的國際食品法典Codex還嚴格的標準,政府沒有理由要讓步。
面對國人對美豬瘦肉精的疑慮,委員有以下建議。
他要求新政府邀集歐盟等國內外專家開會,其中要包含各民間團體推薦的專家代表。並讓該會議全程錄影直播,以公開透明的方式提供全民檢驗。若這些專家在採取最新、最佳科學資訊的情況之下,決議美豬瘦肉精應該要零檢出,則新政府就不應該解禁。
此外,目前豬肉飼料用棉籽粕當中的棉酚,會造成男性精子濃度下降、不孕症等 ,毒性相當顯著,但衛服部跟農委會卻未管制,實在相當不妥。